
能量是種看不見卻能感受得到的存在,當你備感疲憊或壓力時,不妨讓擁有特殊力量的場域,淨化和安定身心。
美好的事物總是令人心情愉悅,因為這些東西能為我們帶來幸福、喜樂的感覺,進而提升自我能量,也就是所謂的高能量。一個擁有高能量的人,往往展現出充滿活力、熱情、全神貫注、勇於接受挑戰的特質,並且在他的四周產生正向磁場,吸引更多散發同樣特質的人靠近,形成一種良性循環。
然而生活中難免遇上繁雜之事或棘手情況,當能量被漸漸消磨、耗損,情緒不安、甚至焦躁時,該如何排解呢?試試到充滿生命力或特殊能量磁場的場所走走吧!這些被稱為「高能量場域」(Power Spot)的地方,除借助大自然清幽的環境讓人放鬆外,當地特有的氣場,同時能為心靈帶來平靜,重新注入滿滿的能量。
台灣.新北
內洞森林
大隱隱於市的尋幽天堂
位於新北市烏來區的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,距離新店只有50分鐘車程,是大台北地區最容易前往的國家森林遊樂區。面積將近1,200公頃的它,小巧而精緻,不乏大氣的溪谷風光和豐富完整的生態環境。

內洞瀑布又稱為「信賢瀑布」或「娃娃谷瀑布」,以階梯狀分三層奔流而下,壯闊的水勢令人印象深刻。
南勢溪流經信賢和烏來時,在當地形成雄偉且陡峭的峽谷。海拔不到1,000公尺,內洞森林是台灣北部低海拔溪流峽谷生態環境代表,除南勢溪穿流而過,支流內洞溪更從南方匯流而來,在攔水壩的阻擋下,區內錯落一連串大小不一的山澗與馳名全台的內洞瀑布群。
豐沛的水源,孕育了繁盛的森林與多樣性的動植物,高大的闊葉林和柳杉木外,光是觀瀑步道上短短數百公尺的距離間,就能發現將近65種蕨類,包括僅分布於低海拔原始林、附生於大樹上的稀有垂枝馬尾杉和藤蕨,內洞森林也因此被稱為蕨類樂園。
這裡也是賞蝶、賞鳥、賞蛙、賞昆蟲好去處。內洞森林過去稱為「娃娃谷」,據說是因為蛙類眾多,入夜後牠們的暢鳴聲迴盪於山谷間而得名。遊客只要望向步道旁的水溝,就能發現蛙類蹤跡。

內洞森林過去稱為「娃娃谷」,據說是因為蛙類眾多,翡翠樹蛙是代表之一。
觀瀑、賞景、森林浴
如此一處享受綠意與靜謐的好地方,規劃了「觀瀑」、「賞景」和「森林浴」三條長1,170~1,720公尺的步道。全長大約1公里的觀瀑步道,是最短也最好走的一條,全程整修平坦,就算平常不爬山的人,也能輕鬆解鎖。
來回大約1小時路程,這條簡易級步道順著溪畔延伸,沿途綠蔭罩頂,走起來非常清涼,即使夏天也不覺得悶熱。聆聽潺潺水聲,一邊大口呼吸芬多精,以內洞瀑布為終點的觀瀑步道,還能暢快享受芬多精,也難怪被譽為「五星級森林步道」。

內洞森林遊樂區綠意處處,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去處。
坐落南勢溪和內洞溪的交會處,因為河床坡降連續變形,從上到下分別高度落差13、19、3公尺的內洞瀑布,以階梯狀分三層奔流而下,伴隨著隆隆的瀑布聲,壯闊的水勢令人印象深刻。又稱為「信賢瀑布」或「娃娃谷瀑布」的它,是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明星,曾經被票選為公認最美的瀑布之一。
瀑布兩側高地上興建有規劃完善的觀景平台,遊客可以從不同角度,欣賞飛瀑的姿態。觀瀑步道沿途共經過下、中、上層三座賞瀑平台,讓人在逐步接近瀑頂的同時,不斷拉近與它的距離,深入仙境般的自然綠意,沉浸在森林浴中,這處遠離塵囂的天堂,將帶來絕佳的療癒力量。
台灣.高雄
盤龍峽谷
遺世獨立的異世界祕境
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」用這段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《陋室銘》的文字,來形容高雄市大崗山風景區中的盤龍峽谷,或許再合適不過。雖然全長只有285公尺,壯觀的地質奇景,令人忍不住一路發出驚嘆。
位於岡山區、阿蓮區和田寮區交界的大崗山,是海拔高度312公尺的台灣小百岳之一。南北長4公里、東西寬不到2公里,這座從平原突起的方山,其實是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。有些人因為香火鼎盛的佛寺而認識它,不過撇開知名佛教聖地身分不說,大崗山同時也是一片蘊含豐富自然景觀的寶地。
原本就是台灣相當特殊的少見地形,加上地表因溶蝕作用產生窪洞或岩溝,特殊的階梯式斷層結構,誕生了一系列充滿變化的迷人景點:終年滴水不斷的鐘乳石「石母乳」、彷彿被劈裂的百米山溝「一線天」、因狹窄難行考驗身體柔軟度和各項夾縫求生技巧的「瘦身洞」等充滿奇趣。

盤龍峽谷彷彿被劈裂的百米山溝「一線天」,走在其中就像探索異世界。
於位於大崗山北方的盤龍峽谷,因岩頂長滿桑科盤龍木而得名,這種木質藤本植物有著非常粗糙的莖,經常依附於大樹上,形狀猶如一條巨蟒。它們沿著盤龍峽谷的石灰岩地形不斷向上攀升,讓人聯想起盤旋於廟柱上的蟠龍,為原本就已無比壯觀的景色,增添更多戲劇效果。
絕景探險流連忘返
地質年代不像「一線天」那麼古老,盤龍峽谷擁有更多水氣,潮濕的環境讓岩壁上的植物綠意盎然,茂密猶如熱帶雨林。置身於高聳的岩壁之間,狹窄的峽谷本身就已驚人,抬頭向上望,綠葉篩落的光影迷離且絢麗,襯托著這件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,猶如不存在於人間,只能是出現在異世界的風景。

盤龍峽谷位於大崗山風景區,壯觀的地質奇景引人入勝。
目前有兩條較多人使用的路徑可以前往:一是「三角公園」旁的公路,二是「心涼亭」後方的樹林小路。由於三角公園路線得先爬上後往下,因此更多人選擇從心涼亭出發。
心涼亭右後方有條花園小徑,通往盤龍峽谷的林間道路。沿途必須鑽進樹叢、經過竹林,幾乎沒有特別整理的原始路面,走起來需要格外留意,卻也多了幾分探險的味道。特別是當你抵達目的地時,眼前的景色保證不虛此行。
嶙峋的岩石伴隨著原始的山林,人煙罕至的盤龍峽谷就像一方與世隔絕的天地,神祕而讓人著迷。儘管從頭走到尾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,卻像迷宮般讓人深陷其中,原因不是找不到出口,而是捨不得離去。
日本.山形
出羽三山
領悟輪迴自我重生之旅
源自日本當地宗教信仰的神道教,信奉日本神話中的「治天」—天照大神,也相信萬物皆有神。自古以來人們認為山是神靈寄居的地方,許多別具靈氣的山脈,成為修行者吸收自然靈力之處,甚至發展出山嶽信仰—修驗道。
這些或稱為「山伏」的修驗者,希望藉由在山野靈場修行,達到「即身成佛」(生前開悟)的目的,以嶄新的靈魂在現世重獲新生。
日本境內錯落著上百座山脈,像這樣的高能量場域自然不只一處,位於山形縣的出羽三山,由月山、羽黑山和湯殿山組成,昔日修驗者以苦行的方式穿越山脈,過程中藉由冥想與大自然交流,同時體驗誕生(羽黑山)、死亡(月山)與重生(湯殿山)的歷程,因此這條路線被視為追溯生死輪迴的重生之旅。
高414公尺的羽黑山,代表能實現眾生現世願望的現世之山,被稱為「塵世之山」的它,本地佛是拯救芸芸眾生的現世利益之佛—觀世音菩薩。走進隨神門,前方多達2,446級石階。爬到山頂約需1小時,沿途據說共有33處雕刻,如果能夠全部發現就能得償所願。

要走過多達2,446級石階,才能到達羽黑山頂。
參道兩旁林立著將近600株樹齡介於350~500歲之間的杉樹,其中有棵樹幹周長超過8公尺的古杉,據信有千年歷史,是羽黑山最古老的神木。面對參道的五重塔,是座以木頭打造的國寶級文物,優雅的建築曲線展現佛塔藝術之美。山頂的山神合祭殿同時供奉出羽三山的3位山神,只要參拜了這座神社,等同走訪完出羽三山的3座神社。
出羽三山主峰的月山高達1,984公尺,是前世的象徵。意味極樂淨土的它,以壯麗姿態守護著祖先聖靈。本地佛正是往世救濟之佛—阿彌陀如來,祂和今日供奉於神社中的「月讀命」,同為掌管冥界的神靈。山上還有一片日本罕見的濕原,位於八合目的「彌陀原」,廣袤的土地上長滿黃百合、黑百合、觀音蓮等高山植物,景色非常神祕。

被稱為「來世之山」的湯殿山,代表新生命的誕生。
仰望近兩千年神木
因為紅色巨石源源不絕湧出溫泉,而被稱為「來世之山」的湯殿山,代表新生命的誕生,位於海拔1,504公尺處,本地佛是象徵永生和大自然創造力的大日如來。聳立於登山參拜口「大網口」的皇壇杉,據測樹齡已有1,800年,前往湯殿山的修行者總會在它面前合掌祈禱,希望修行成功。同樣位於大網口的別當寺,裡頭供奉著真如海上人的肉身佛,不少參拜者會在這裡停留。

月山上有一片日本罕見的濕原,位於八合目的「彌陀原」,景色神祕。
懷著敬畏的心情,呼吸大自然的靈氣,鍛鍊心性的同時,真心領受大自然的滋養,讓這段旅程洗滌靈魂,重整身心之後,再以嶄新的自己重新出發!
西班牙.巴塞隆納
蒙特塞拉特山
黑聖母的庇護
位於伊比利半島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,境內延伸一道與地中海海岸平行的前海岸山脈,儘管最高點是海拔1,707公尺的蒙特塞尼山脈(Massís del Montseny),廣為人知的卻是坐落巴塞隆納近郊的蒙特塞拉特山(Montserrat)。
這裡是當地最重要的宗教聖地,聳立於山腰上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(Monasterio de Montserrat),猶如一座橫空出世天空之城充滿靈氣,吸引朝聖者和遊客絡繹不絕來訪。
這座本篤會修道院又稱為「拉莫雷內塔」(La Moreneta),裡頭供奉著加泰隆尼亞人最喜愛的蒙特塞拉特聖母(Santa Maria de Montserrat),也因此聞名。據說,西元880年時一位牧羊人看到山上發光,進而在山洞裡發現了聖母雕像。主教得知消息後曾試圖將雕像移到曼雷薩(Manresa),卻因為太重只能留在原地,最後建造了現在的修道院前身—聖馬利亞隱居處。
戰爭餘燼中浴火重生
修道院的確切創立時間無法得知,只知道大約是在11世紀。不過我們今日看到的建築是19~20世紀重建後的結果,因為1811年和1812年時,拿破崙的軍隊曾兩度洗劫和燒毀蒙特塞拉特修道院,西班牙內戰期間更有修道士慘遭殺害,造成修道院一度關閉,直到1844年才又重新恢復與重建,至今大約有70~80名修道士居住於此。

修道院曾歷經戰火摧殘,1844年才又重建完成。
至於修道院中今日供奉的聖母,是以白楊木雕刻而成的12世紀羅馬式雕像,高95公分,聖母右手拿著一顆象徵宇宙的球體,坐在她膝上的幼年耶穌舉起右手做出祝福手勢,左手則拿著一顆鳳梨。雕像除了聖母和耶穌的臉和手是黑色之外,其他部分都是金色,也因此這尊雕像被稱為「黑聖母」。

修道院中供奉的聖母和耶穌,除了臉和手是黑色,其他部分都是金色,因此這尊雕像被稱為「黑聖母」。
修道院坐落巴塞隆納以西48公里處,可藉由公路、火車或纜車抵達。大教堂以銀匠復興式風格打造的立面,繁複的浮雕令人眼花撩亂。中殿主祭壇裝飾著描繪《最後的晚餐》和《迦拿的婚禮》等出自聖經場景的琺瑯畫,祭壇上的15世紀十字架,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雕塑家洛倫佐・吉貝爾蒂(Lorenzo Ghiberti)的作品。
教堂本身就已目不暇給,附設其中的博物館更因收藏埃及、美索不達米亞和聖地文物,橫跨艾爾.葛雷柯(El Greco)和卡拉瓦喬(Caravaggio)等大師的古代繪畫,以及莫內、竇加、畢卡索等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令人驚艷。值得一提的,還有修道院的男孩合唱團Escolania,是歐洲最古老的合唱團之一,有機會欣賞千萬別錯過。

修道院的男孩合唱團是歐洲最古老的合唱團之一,有機會欣賞千萬別錯過。
疫情平息之後,不妨找機會感受一下這些國內外高能量場域的神妙之力。
|text Iris PENG |photo Shutterstock